ARKit by Tutorials讀後感
我的ARKit鐵人賽終於在今天先告一段落了,也達到下半年給自己的另外一個目標,在一個月內讀完一本書。
這個月,我挑戰的是這本書 - ARKit by Tutorials, 回顧了我的commit的時間,在8/30送出第1章的筆記,到9/24完成第24章筆記,雖然不是確實每一天完成一章筆記,但我盡力讓自己可以達到可以平均一天一章的速度。
這個自我挑戰的背後意義就是:
堅持每天都多懂一些,多進步一些。永遠讓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更厲害。
接下來説說,我都是怎樣看這類型的書本。通常每個章節我會分成三階段
第一階段: 我會快速讀過章節的重點內容,把重要的內容畫上筆記。

第二階段: 接下來,我會將每章節的範例程式,逐步的實作,並清楚的commit,然後每一章範例結束後,我就會打個tag。其實這步對我很重要,因為有時候回來查東西時,不見得都是看筆記,而是直接看code來把遺失的記憶喚醒。

第三階段: 最後就是完成筆記,我現在都是利用Gitbook做筆記,真的滿不錯。強烈建議。至於筆記的內容,我都會有前言跟大綱。
前言: 讓自己是否可以清楚說明這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
大綱: 我會依照作者的編排順序,把這章所有的大小標題都清楚列出來,我認爲這些標題是貫串一整個文章的脈絡思緒,我也會參考這些標題,來進行對應的commit。
至於筆記,我並不一定都會把每個標題的內容都做筆記,我覺得不重要或者太簡單,這些我都會省略。做筆記的意義就是把重點挑出來,如果做得太詳細,那就跟直接看書有什麼不同。

最後,就說說看完這本書的心得。
當初想看這本書,是覺得AR跟AI是目前很夯的主題,剛好之前的hack day也都玩過幾次AR,所以就挑了這本書來點燃AR的新技能。
看完這本書,我自己把AR這個技能再細分幾個領域。
AR建模
透過程式碼或者是透過UI(.scene)中來完成模型,然後將模型讀取出來放到場景中
這塊內容,這本書有在幾個範例程式都有帶過,例如透過程式碼來建立的3D房間,或者透過UI來組合車子模型。
空間座標的處理,例如模型旋轉,放大縮小等動作。
CH9的SceneKit coordinate system
CH11的The world coordinate system
CH15的Face coordinate system
還外材質,燈光的控制,這些都真的需要多練習才能深入。
CH9的Texture, Lighting
在matrial中diffuse.content可以直接把UIKit的元件(ex. ImageView, UILabel..等)貼在AR物件表面上,這應該是滿常用的結合。
物理引擎
CH6的擲骰子行為。CH19, 20車子開動的行為。
雖然這些物理行為都不需要自己寫程式來模擬,都是現成內建的,但這些物理行為的屬性真的超級多,例如摩擦力,滑動, 剛性,重力。可能都要回去複習一下高中物理,才能真的理解這些參數到底是做什麼。
Apple Framework的熟悉
ARKit, SceneKit是貫穿這本書最主要的兩個framework
常用到的session delegate,如何獲取anchor等。
CH22的Connectivity Framework也是達成多人共享AR體驗所需要熟悉的
另外有些比較特殊的綜合使用,CH17中的人臉特徵的追蹤,CH13結合Beacon的微定位應用。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